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RTHK《獅子山下》經典重溫(2014)

 http://podcasts.rthk.hk/podcast/item_all.php?pid=568&lang=zh-CN


ed2k://|file|第一集:導讀·《馬路尋寶》.mp4|385161532|E20B08DDEDF58EBDFDE1A7CCD040680D|/
ed2k://|file|第二集:《永無寧日》、《老友記》、《四輪與八輪》.mp4|385195366|48975291B6D5E6589976C3931F4EDE06|/
ed2k://|file|第三集:《笑話》、《救救孩子》、《家訪趣談》.mp4|384268080|A84F78073666F9DFD22A0FDFAA0FA026|/
ed2k://|file|第四集:《青春的價值(上)、(中)、(下)》.mp4|385014051|5C33D578C3DB02B38E561933AE89D7AF|/
ed2k://|file|第五集:《裸跑風波》、《祖母的祈求》.mp4|384982929|BF8E28A848AE6FDD2D462C30F7DFEC9C|/
ed2k://|file|第六集:《亞珠》、《父親的西裝》.mp4|384911157|CBF04E174039BE6A925EA21E3D4A2821|/
ed2k://|file|第七集:《誘惑》、《醒覺》.mp4|384381446|25CAE1593C0427538D45EFEEF1CA05A9|/
ed2k://|file|第八集:《警察》、《鄰居》.mp4|384366096|A60D28EE1FFADF93601DBAC0655ADDE7|/
ed2k://|file|第九集:《百子千孫》、《陰影》.mp4|384419030|60FF1CB35193A7615085E5B4C5CE6520|/
ed2k://|file|第十集:《藍與白》、《回巢》.mp4|384310581|7656CD8FB20260600CFA4457360766C5|/
ed2k://|file|第十一集:《貴利》、《父母恩》.mp4|384751855|31A3F8C318BA931A8FB4D79F2556DED6|/
ed2k://|file|第十二集:《苦果》、《安全感》.mp4|384362978|DFA49F9EFE8D6F880B4611EC095E2BFD|/
ed2k://|file|第十三集:《變》、《希望》.mp4|384843060|96F9603C2DC5914114A7B543F6B8CAE8|/
ed2k://|file|第十四集:《加不加》、《勒索》.mp4|384885430|C28E900B461751968D4D8964B2A14FDD|/
ed2k://|file|第十五集:《月光光》、《門當戶對》.mp4|385101448|17B4699D29722AEE95B059874B54A2F9|/
ed2k://|file|第十六集:《別後》、《鐵閘》.mp4|385312684|3E7835697D054C83B47756D79F2F0C66|/
ed2k://|file|第十七集:《豪客》、《夜》.mp4|385217570|47E859BAE4E0F9A9E4142AF1BDE90702|/
ed2k://|file|第十八集:《老馬》、《小時候》.mp4|386283056|FB8E788365AF42CB022C6AB468CD882D|/
ed2k://|file|第十九集:《富哥與我》、《十日十夜》.mp4|385006957|14933BEF8F84037781DCC8BA74ACB6C2|/
ed2k://|file|第二十集:《細水長流》、《難關》.mp4|384926334|F90C11A40B8B08F9A55C2745B5DA9015|/
ed2k://|file|第二十一集:《家》、《日出日落》.mp4|384598693|778FEF01DB000E4B336D3634FD011C17|/
ed2k://|file|第二十二集:《球星夢》、《重生》.mp4|385476212|B71FE8D9A2B6AFA3CE77E5EFBB4B255B|/
ed2k://|file|第二十三集:《笑》、《死不如生》.mp4|384746793|A528DCB209C52F5B59F53B4587275FE2|/
ed2k://|file|第二十四集:《共渡難關》、《柳暗花明》.mp4|384571915|9453839EE143EEFAFECDAE33D16D7307|/
ed2k://|file|第二十五集:《一生一次》、《借》.mp4|384434069|ECB3E30A5A2E14990DE7E887580A45DD|/
ed2k://|file|第二十六集:《四重彩的故事》、《黃潮》.mp4|384816616|85D6F64BDC646BDC270BC50B13571E84|/
ed2k://|file|第二十七集:《小丈夫》《小寶》.mp4|384579945|25FF7E0C5ABAD0D24876082951509A52|/
ed2k://|file|第二十八集:《深淵》、《下雨天》.mp4|383099365|71184CD2AD4488EA14210FED3F095042|/
ed2k://|file|第二十九集:《遠水近火》、《見死不救》.mp4|385021021|2AC8AB32CC3357C5F04B9AE18FCD47DF|/
ed2k://|file|第三十集:《新鄰居》《他的下半生》.mp4|384628932|E273286BB898005BD91645060FD73E7F|/
ed2k://|file|第三十一集:《食為天》《漁家》.mp4|384561110|B821DE96622991C3C2DC4B9220EFAC2B|/
ed2k://|file|第三十二集:《懸崖》《目標》.mp4|384673567|6E0BD4392165D1905EA8B2376DF42A10|/
ed2k://|file|第三十三集:《心債》《虎口》.mp4|384889938|392FF700CADD2B6457CFF78F840AA078|/
ed2k://|file|第三十四集:《十年後》《誰了解他》.mp4|384644594|FA483F92659DFA1C0E27DA5997C23728|/
ed2k://|file|第三十五集:《年夜飯》《電梯驚魂》.mp4|385268623|B7C979FF57235FA83ED5EF3E406F953D|/
ed2k://|file|第三十六集:《家寶》《子孫滿堂》.mp4|385160036|2B171A9D172F8A9E2C644A839BF89405|/
ed2k://|file|第三十七集:《污點》《垃圾》.mp4|384433182|A0EFE9198EA979C0608B9287537B0D87|/
ed2k://|file|第三十八集:《何仔》《烈焰》.mp4|384336157|4564E3E04256BE52D6D1CE0744CA23D9|/
ed2k://|file|第三十九集:《賭》《大黒鼠》.mp4|384746542|5DB845EE9689FB34B553C4AB625914B1|/
ed2k://|file|第四十集:《失明人》《傻人日記》.mp4|384835684|DB123350B8B833A43D8E268019EE2477|/
ed2k://|file|第四十一集:《葡萄糖》、《莫欺水》.mp4|384551073|7F5E0CEC28382D8D49148C46F4A3C52C|/
ed2k://|file|第四十二集:《惡夢》(上)(下).mp4|385712943|0D0FAD69467AA22AC25C31C3C75A5225|/
ed2k://|file|第四十三集:《法紀》、《新風》.mp4|384294689|497B73763686F81D786F40C0C4D32EDC|/
ed2k://|file|第四十四集:《毒酒》、《母親》.mp4|386047755|1FF62DB38F1BB1F66F46707C90ED74F0|/
ed2k://|file|第四十五集:《農村》、《幫幫忙》.mp4|385627256|EC2762DE973AE792934DDB81A79AC004|/
ed2k://|file|第四十六集:《赤柱生涯之紀律》、《赤柱生涯之罪人》.mp4|385072214|3D9FD070A4C1B653A5C1A3C8BCF99017|/
ed2k://|file|第四十七集:《兩兄弟》、《喬遷》.mp4|385506987|C1DFF7FC71280203E80DB0C43A30E9EB|/
ed2k://|file|第四十八集:《鎗》、《籠》.mp4|385876408|7D29F5C1827AF66223A5FDA13B235841|/
ed2k://|file|第四十九集:張敏儀細說獅子山下《投訴》.mp4|385483205|7D0B8DFCD3B471189150F971B7451CAD|/
ed2k://|file|第五十集:《五子衰》.mp4|385312684|3E7835697D054C83B47756D79F2F0C66|/
ed2k://|file|第五十一集:《男子漢》、《讀書難》.mp4|384083039|18853F09FA91CA34546CDF4877C9A416|/
ed2k://|file|第五十二集:《想當年》、《第一次》.mp4|384861573|82C4E69F00449BBB399B44B53F381929|/
ed2k://|file|第五十三集:《毒》、《防》.mp4|385423632|980F662B612E40488AC97A13AB9C8C5E|/
ed2k://|file|第五十四集:《押》、《第二個》.mp4|385349784|968736793A9F6F9832062F4FC8FAAFCD|/
ed2k://|file|第五十五集:《海灘的故事》《白菊花》.mp4|496890613|B8B504A5E09AC63CEA212C4150A01B38|/
ed2k://|file|第五十六集:方育平系列導讀‧《野孩子》.mp4|385356355|A1C5817F1578058A059108134D772C87|/
ed2k://|file|第五十七集:《路難行》、《臨記》.mp4|385076737|3DF2F1BC7F1797571E30C29A0CD333C3|/
ed2k://|file|第五十八集:《足球》、《為了哥哥》.mp4|385566473|F14548445C01944148A1EC6BE7F4F860|/
ed2k://|file|第五十九集:《電單車》、《元洲仔之歌》.mp4|386333012|C14B7CCD6BC4251F73C61A98CC5BD7FE|/
ed2k://|file|第六十集:《夜遊人》、《非禮呀》.mp4|385317117|A6EA361C5E15FE6FFE3ABE2AE1272677|/
ed2k://|file|第六十一集:《學師仔》、《解毒》.mp4|385002590|C1ABE9DB414986EC62A9D01F829AAD18|/
ed2k://|file|第六十二集:《行》、《公園》.mp4|385328359|8F3B15CE78BB886138506E4D36D52587|/
ed2k://|file|第六十三集:《老犂》(上、下).mp4|385965598|E2CDC5DACF51F1FF7CB9ECC322AD9D82|/
ed2k://|file|第六十四集:《夢的選擇》(上、中、下).mp4|385206316|5A97D4862A2DB6EBB3A837DF87EFDE3A|/
ed2k://|file|第六十五集:《新生》.mp4|385582090|679A477FA84958C6E6068D571CA96D7D|/

ed2k://|file|RTHK獅子山下:馬路尋寶(1973)無字.mp4|113961539|730A32583CA5B3CB659EEAE313EA48DF|/
ed2k://|file|RTHK獅子山下:四輪至八輪(1973)無字.mp4|119392330|3FECB8789B8B677DA498811A9CF58F06|/
ed2k://|file|RTHK獅子山下:野孩子(1977)無字.mp4|334412802|95884C81CFC1CA12BE1779813B2719DB|/
ed2k://|file|RTHK獅子山下:元洲仔之歌(1977)無字.mp4|170474538|4B712CEC1D653C75C5E3A2D617632ED0|/





【獅子山下:馬路尋寶(1973)無字】
http://app4.rthk.hk/podcast/media/rthkmemory/f_v03.mp4

【獅子山下:四輪至八輪(1973)無字】
http://app4.rthk.hk/podcast/media/rthkmemory/f_v02.mp4

【RTHK獅子山下:野孩子(1977)無字】
http://app4.rthk.hk/podcast/media/rthkmemory/i_v01.mp4

【RTHK獅子山下:元洲仔之歌(1977)無字】
http://app4.rthk.hk/podcast/media/rthkmemory/b_v07.mp4





【第一集: 導讀.《馬路尋寶》】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1132130_h.mp4

獅子山下經典重溫,由獅子山下監製黃華麒主持,講述獅子山下節目由來、劇中要角設定及演員參與情況。當中穿插訪問環節,潘志文、林嘉

華、郭鋒、盧海鵬、張堅庭、覃恩美及徐小明分享當年拍攝點滴及對獅子山下精神的看法。監製黃華麒講述獅子山下名稱的由來、個人經歷融

入故事情節及如何平衡大眾宣傳職責和反映社會現實。


1973年製作的15分鐘獅子山下劇集《馬路尋寶》。馬傑偉博士、吳俊雄博士、呂大樂教授分析七十年代香港和獅子山下精神。





【 第二集: 《永無寧日》、《老友記》、《四輪與八輪》】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1142130_h.mp4


監製黃華麒講述獅子山下經歷的各個階段,由最初被視為官方話劇到1973、1974年叫好叫座,收視率更是平均超過70點;獅子山下的 配角演出

亦精湛,黃華麒認為他們功不可沒。重溫1973年製作的15分鐘獅子山下劇集《永無寧日》及《老友記》第一部份。

1973年製作的《老友記》第二部份及《四輪至八輪》。香港文化評論員彭志銘認為,劇中戲院前的小販檔是當年一大特式,特別是的水果小販

把雪梨去皮的那一門技藝,以及當時小販俱備相關產品的知識,反映出價值觀的轉變。






【第三集: 《笑話》、《救救孩子》、《家訪趣談》】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1152130_h.mp4

監製黃華麒講述獅子山下片頭歌曲選用廣東小調《步步高》的原由,及片尾字幕工作人員名單上的插畫是由名插畫家王司馬繪畫。重溫1973年

製作的15分鐘獅子山下劇集《笑話》、《救救孩子》及1973年製作的《家訪趣談》。


黃華麒講解菲相拍攝的難度,以及獅子山下劇集最初於1971年黑白色十五分鐘 的製作。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分析當年社會黃色風氣

旺盛,不少團體發起反色情運動,其中一個由教協等團體發起的《救救孩子》報告書就是一例。








【第四集: 《青春的價值(上)、(中)、(下)》】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1162130_h.mp4

1975年製作的獅子山下劇集《青春的價值》上、中、下三集,講述居於橫頭磡的草根少女,追求物質生活,因不滿母親買來 廉價衣服而離家出

走,期間墜入姑爺仔圈套,後來進入了女童院,在院長勸說下,明白青春非永恆,學懂潔身自愛。草根少女從女童院回家後,不被家人接納,

因學歷不足和背景而難以找到工作,面對困難重重的前路,幸得女童院院長(程可為飾)鼓勵,鼓起勇氣走下去。監製黃華麒講述當年《青春

的價值》一集比一集受歡迎,結局播出當晚,更獲當年布政司向當年的港督推薦收看。


演員:莊文清 程可為






【第五集: 《裸跑風波》、《祖母的祈求》】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1172130_h.mp4

獅子山下監製黃華麒講述當年在橫頭磡,實地找來大量徒置區小童演出,增加劇集的寫實感。1974年製作的《祼跑風波》,講述社會風氣開放

,黃色刊物隨手可得,應以開明的態度教導小孩正確的性知識,而非如上一代一般避而不談。


黃華麒講述當年實地考察的資料搜集方式,特別難忘愛秩序灣的片段,當時艇屋惡劣的生活環境依然歷歷在目,按正實情況製作了《祖母的祈

求》,以新聞記者的一次專題探訪,揭露了五千多名住在愛秩序灣的艇民苦況,無奈的老婆婆(飾)只好日夜拜神,祈求子孫們能早日上樓,

搬到徒置區。

演員:曾冮 陳立品 郝履仁




【第六集: 《亞珠》、《父親的西裝》】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1202130_h.mp4


監製黃華麒介紹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亞珠》,從當年一則少女勇救弟妹逃出火海而喪生的新聞啟發,講述一名樂於助人的小妹妹亞珠,幫親

戚 寄郵包,卻被郵政局的公務員多番留難。後來該公務員發現亞珠心地善樂,還在一場大火中牲自己,深受感動痛改前非。


《父親的西裝》介紹黃華麒自身經歷,如何成為創作獅子山下的靈感,講述年幼時家貧,因褲子破了而裝病逃學,結果老師家訪慰問深受感動

,並以校服為題材寫成《父親的西裝》。


演員:張瑛 徐小明 熊良錫





【第七集: 《誘惑》、《醒覺》】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1212130_h.mp4


六七十年代香港貪污風氣嚴重,監製黃華麒講述當年製作的《誘惑》,為首次有人以此敏感題材製作電視劇,引起軒然大波。重溫1974年製作

的《誘惑》,講述一名公務員險陷貪污陷阱,最後拒絕貪污,轉向廉政公署舉報。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吳俊雄指出貪污問題是發展中國家必

然面對的考驗,香港慶幸當年 能誇過這個路口,建立出現時許多的核心價值。

1974年製作的《醒覺》,描述的士撞死人,的士司機掙扎應否用錢解決,終決定到廉政公署舉報引誘他貪污的人,當中有捉葛柏的新聞片段,

由鍾偉明旁白。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吳俊雄解讀葛柏事件與香港廉政公署成立的典故。


演員:潘志文




【第八集:《警察》、《鄰居》】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1222130_h.mp4

監製黃華麒講述當年的製作如何在為政府宣傳和同時反映真實情況中取得平衡。重溫1974年製作的《警察》,描述警察因經常貪污,形象如過

街老鼠,人見人憎,更被妓女嘲諷。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馬傑偉指出,從這一集獅子山下可看出香港警察形象的變遷。
1974年製作的《鄰居警察》,講述警察的新生代一洗往日貪污惡習,成立專門改善警察與街坊關係的部門,並在一次打荷包事件中破案,取得

市民的信任。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吳俊雄認為,當時新一代警察背負改變警隊形象的重任;同時重溫七十年代警察招募宣傳片。
演員:潘志文




【第九集: 《百子千孫》、《陰影》】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1232130_h.mp4

1974年製作的《百子千孫》,劇中老人家看到鄰居享子孫福,又能幫忙打理生意,就希望兒子能多生幾多孩子;但兒子作為新一代,認為小孩

多反而難管教,亦加重負擔並非好事。香港文化評論員彭志銘認為,當年強調節育,相反今天的香港又遇到另一個人口問題。含七十年代家計

會廣告「兩個夠哂數」片段。
1974年製作的《陰影》,講述草根青年想透過賭馬賺錢去買車買樓,終於靠搶劫傷人得到很多錢,卻留有陰影,最終每天活在惶恐之中。香港

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分析當年的貧富懸殊情況,對比今昔草根對脫貧的想法。


演員:甘國亮




【第十集: 《藍與白》、《回巢》】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1242130_h.mp4

1974年製作的《藍與白》,白領工作環境舒適打扮斯文,藍領人工高看來出路好,有中學程度學歷的新一代應如何選擇?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

教授吳俊雄分析,當年香港社會處於經濟轉型,工業逐漸升格,同時金融行業不斷發展,新生代如站在十字路口面對不同選擇。

1974年製作的《回巢》,剛從外國學成歸來的少萍,希望回港貢獻社會,她從事社會服務工作,幫助基層改善生活,然而面對僵化的制度,少

萍開始感到氣餒,萌生離開的念頭,最終她決定留在香港,克服困難努力改變社會。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認為這一集充分表現出製

作人作為知識份子的理念,希望透過在外國留學獲得的新思維,帶領香港走向新時代的理想。



【第十一集: 《貴利》、《父母恩》】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1272130_h.mp4


1974年製作的《貴利》,講述貴利王如何以利疊利的方法向債主不斷收數,令其債台高築無法清還,特別是收入不穩定而又嚮往物質生活的舞

女,就是他們的 最佳目標,終於事件主人翁要靠報警才能脫身。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分析當年草根階層習慣以非正式聯系解決問題

,是制度尚未成熟的初期工業化社會必 不可少的社會風氣。


1974年製作的《父母恩》,劇中的兒子,結婚遷出而不通知父親,棄掉傳統結婚習俗,不久太太有孕,兩人相信自行看書可學會育嬰知識,最

終太太流產,父母從鄰居口中得知前來探望,兒子方知父母恩。文化研究專家彭志銘認為劇中茶樓搭枱方法為七十年代特色,反映昔日小孩的

觀察及應變能力。


演員:張瑛 熊良錫




【第十二集: 《苦果》、《安全感》】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1282130_h.mp4

1974年製作的《苦果》,少女瑞珍於舞廳醉酒,被陌生男子帶到公寓發生一夜情,結果未婚懷孕,不被家人接納,加上人言可畏,瑞珍想不出

解決 方法打算自殺,最後被說服勇敢面對。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指出,這種以說理法解決性和未婚懷孕問題,是七十年代特色,同

期家計會亦有同樣作風。播放七十年代家計會宣傳片段。


1974年製作的《安全感》,講述少女小萍來自小康家庭,認為嫁個有錢人便有安全感,最後發現感情比金錢重要,安全感應來自男士的上進心

和對感情的真挈。劇中人曾說「吹水」,文化研究專家彭志銘解釋「吹水」一詞源自北方人「吹牛皮」,與黃河兩岸農民過河方法有關。


演員: 李影




【第十三集: 《變》、《希望》】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1292130_h.mp4

1974年製作的《變》,講述一名居於徒置區的少年,偷看鄰居洗澡後被學校開除,期後染上毒癮,被送到石鼓洲戒毒所,透過戒毒所內的康樂

活動和勞動工作 成功戒毒,重拾人生方向和友誼。文化研究者彭志銘講述俗語道友和老同的由來,並指出七十年代吸毒風氣過盛,政府拍攝多

條宣傳片勸勉不要吸毒。


1974年製作的《希望》,講述一名草根中年男子,在太太走佬後變成單親爸爸,獨力照顧四名孩子,同時又得外出工作,幸得鄰居在各方面幫

忙,如幫忙打理 家務、修理電飯煲和煮飯給孩子吃等,幫助單親爸爸渡過難關。文化研究者彭志銘認為,這一集看到獅子山下精神的真正意思

,就是互相幫忙的可貴。自從2002 年財政司梁錦松提及獅子山下一曲後,近年這詞被不斷重提,彭志銘卻認為當中已失去了互助的精髓。香港

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指出,香港人對不少事物所產生 的文化身份認同,都是後來慢慢醞釀而成,就像獅子山下精神的形成,並非代表七十

年代社會環境特別好,而是草根能透過自強爭取更好生活,今天回頭看自然對該 年代感覺較良好。


演員:袁報華




【第十四集: 《加不加》、《勒索》】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1302130_h.mp4


1974年製作的《加不加》,講述七十年代百物騰貴,連廉租屋都要加租,引起社會不同階層人士不同看法的討論,政府應否加租以應付十年建

屋計劃的龐大工 程開支。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認為,劇中深入淺出地探討一個很深奧的社會學議題,關於「正義與公義」,是社會

步向富有的過程中,如何由救濟市民, 到把物質分配得均衡所必然面對的問題。


1974年製作的《勒索》,劇中不良份子以電話恐嚇及收陀地方式勒索小市民,最終被揭發只是無牙老虎,專門欺負弱小的人,最終被警察破案

。香港大學社會 學系副教授吳俊雄指出,七十年代警民關係緊張,而利用悉破「petty crime」, 即小型罪案,是重新建立警民互信的最佳工

具。



【第十五集: 《月光光》、《門當戶對》】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1312130_h.mp4

1974年製作的《月光光》,描述屋村兒童參加歌唱的集體活動,對身心發展有益,同時能解決街童問題。老人家亦可靠參加粵劇表演來調濟生

活。香港中文大 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馬傑偉,認為這集是政府政策推廣,但功效成疑,像他少時候家住油麻地,就從不覺政府對草根地區有

提供任何社區活動和功用。


1974年製作的《門當戶對》,描寫居於橫頭磡村的少年打算與女友結婚,兩人租不起套房,女方的母親亦反對女兒與男方家人同住在徒置區單

位,少年十分失落之際,成功抽到新落成公屋愛民村的單位,最終外母首肯兩人婚事。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指出愛民村是香港公屋

發展重要里程碑,是十年建屋計劃頭炮,開始有安居樂業的觀念。


演員:黃允財




【第十六集: 《別後》、《鐵閘》】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2032130_h.mp4

1974年製作的《別後》,講述一對青梅竹馬年輕男女的愛情故事,由於女方要到海外升學,兩人被迫分隔異地;女方其後回港,發現男方染上

毒癮,生活潦倒,令女方傷心絕望。監製黃華麒表示,兩位主角當時為新晉演員,表現卻十分突出。文化研究學者彭志銘指出,海外留學回港

青 年如何改變香港社會,令其成為國際性城市。

1974年製作的《鐵閘》,描寫治安不好,徒置區居民自法成立互助委員會改善治安,相反較為富有的私人屋宇,依靠鐵閘防盗,最終無法預防

賊人入屋打劫。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指出,殖民政府鼓勵市民自法解決治安問題,社會學稱為「Arm’s Length」,但成效未見顯

著。

演員:徐小明 覃恩美




【第十七集: 《豪客》、《夜》】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2042130_h.mp4

1975年製作的《豪客》,探討賭博問題為題材,講述少年沉迷賭博,賽馬、麻將、地下賭檔等樣樣皆賭,希望透過豪賭發達。文化研究者彭志

銘 指出,當年的香港賽馬會,稱為「香港英皇御準賽馬會」,是英國政府在二次大戰後,為了在殖民地顯示管治權威,因而加上「英皇御準」

四字,強調英國管治的威嚴。


1975年製作的《夜》,講述草根少女誤信報紙招聘廣告,被迫賣淫,期後更染上毒癮,泥足深淊,最終因欠債無法清還被殺。文化研究者彭志

銘指出,七十年代黃色事業倡狂,有吧女、社女和池女等各式色情工作,直至八十年代,香港出現大量新式夜總會,是合法跳舞聯誼的場所,

可算是對回歸問題提及「馬照跑,舞照 跳」的一種回應。


演員:熊良錫



【第十八集: 《老馬》、《小時候》】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2052130_h.mp4

1975年製作的《老馬》,講述孤獨老人的故事。老人本與兒媳同住,兩代人生活有磨擦,兒媳遷出,老人生活白無聊賴,終於在社區中心執教

,跟年輕人打成一片,重拾生活樂趣。


1975年製作的《小時候》,探討小朋友看電視文化的影響。家長們對子女管教各持己見,有父親放縱兒子,讓其實沉迷日本超人電視節目,最

終小孩扮超人墜 樓;有父母管教嚴苛,小孩過份規律,變成木頭人一樣。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馬傑偉指出,每當出現新媒體,定

必對社會引起強大的即時影響,七十年代電視剛開始普及,社會自然對其影響引發各方面的擔憂。


演員:張瑛




【第十九集: 《富哥與我》、《十日十夜》】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2062130_h.mp4

1975年製作的《富哥與我》,社區內流傳一位警察,稱為「富哥」,由於他貪污成性,人見人憎,年青警察則堅持廉潔不貪污,努力建立警察

新 形象逐漸得到街坊的認同和肯定。演員潘志文表示當警察是他的夢想,當年拍攝獅子山下除了配槍以外,全身都是真正的警察制服,並奠定

自己期後當正派角色的 路。文化研究者彭志銘指昔日貪污風氣嚴重,各行各業皆見例子。


1975年製作的《十日十夜》,講述警察的「狗仔隊」,如何透過十日十夜,幾乎不眠不休的埋伏監視,終於破獲毒品走私的船隻,緝毒行動大

獲全勝。文化研究者彭志銘解釋「狗仔隊」一詞的由來,源自六十年代意大利電影《La Dolce Vita》。


演員:潘志文




【第二十集: 《細水長流》、《難關》】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2072130_h.mp4

1975年製作的《細水長流》,講述制水期間,徒置區鄰居之間如何靠手望相助,守秩序排隊輪水和不要浪費食水等,渡過制水時期。香港大學

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指出,五十年代的制水屬災難性,七十年代供水方式日漸增多,但制水問題依然未解決;透過制水這個香港人的共同回

憶,片中角色說出:「我地香港人咩野未見過呀?一定捱得過。」是劇集首次直接地說出獅子山下精神。


1974年製作的《難關》,講述工廠淡季,工人開工不足,無所事事就走到公園研究殘局。擺殘局的老人用歌曲勉勵勞工階層,只要咬緊牙關,

艱苦時刻總會過去。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表示,香港的勞工法例在七十年代初只有初型,至八十代年因為英國倫敦當局被施以壓力,

才正式改善殖民地的勞工保障條例,如有薪假期及遣散費等。




【第二十一集: 《家》、《日出日落》】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2102130_h.mp4

1975年製作的《家》,講述一名居於山邊木屋區的老伯伯,渴望上樓的心情。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指出,這一集進入張敏儀作監制

的時代,跟昔日黃華麒監製、梁立人編劇的舞台劇式製作有別,除了現眼的社會問題,還會以不少空鏡交待角色的心情,相信與張敏儀監製的

個人文學背景有關。

重溫張敏儀得獎作品《日出日落》,曾獲1975年第三屆亞太青年電影工作者節優異獎,講述七十年代初,一群屈居在鐵皮木板下的安置區居民

,正苦侯著政府徙置的安排。擠逼侷促的生活空間,基本設施的嚴重缺乏和惡劣嘈吵的居住環境引致居民間的爭拗埋怨,甚至抱著「各家自掃

門前雪」的冷漠態度。直至一名老翁的猝死和一場大火,居民終於領悟到互助互愛的重要性,而他們最後亦得到徙置,離開這非人生活的地方



演員:夏雨





【第二十二集: 《球星夢》、《重生》】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2112130_h.mp4

1976年製作的《球星夢》,該片獲得1976年第四屆亞太青年電影工作者節銀獎,講述小孩沉迷足球,逢賽必看,夢想長大後成為足球員,與朋

友們夾錢慢慢由踢西瓜波,到買來一個真正的足球。他對踢波的瘋狂程度,令他忽略了學業,最終在一次跟足球員見面時,明白到要訓練成為

職業足球員,過程同樣艱辛,決定要先讀好書。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表示,七十年代港隊在不少國際性賽事取得好成績,成為香港足

球熱的高峰期。

1976年製作的《重生》,由周潤發飾演的囚犯,因打劫被捕入獄,於獄中接受各種勞動工作和活動,並得家人原諒,改過自身。曾參與獅子山

下節目資料搜集的張堅庭表示,最難忘是周潤發一場轉身走回獄房的演出,「連背脊都識做戲。」,獅子山下注重實地資料搜集,其後他把這

種方式帶進電影資料搜集,如為《胡越的故事》編劇時,就在越南人家住上一個月,是電影製作中少見的模式,卻成為他的習慣。

演員:周潤發 陳寶祥




【第二十三集 :《笑》《死不如生》】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2122130_h.mp4

1975年製作的《笑》,講述一名中產男子(劉一帆飾演),因為壓力大容易緊張,到處尋找令自己笑的方法,發現眾人對笑的看法不同,知足

者貧亦樂,到郊外散心亦可擺脫都市文明所帶來的鎖,重拾簡單快樂的生活。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表示這一集題材創新,而且在七

十年代提出慢生活及大自然等概念,當時說屬十分前衛的想法。

1975年製作的《死不如生》,講述青年人失戀同時失業,心情低落前路茫茫,最終吞下殺蟲水,踏上自殺的不歸路。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吳俊雄表示,劇集中出現大量香港實景,如天星碼頭及康樂大廈,是很好的歷史記錄,而實景拍攝及採用自然光表達一種情緒,亦是獅子山下

成為後來商標的一個重要原因。

演員:劉一帆 黄允財





【第二十四集 :《共渡難關》《柳暗花明》】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2132130_h.mp4

1974年製作的《共渡難關》,講述老人家失業,唯有做無牌小販,在合法小販管制區擺檔,賣成衣賺點生活錢。文化研究員彭志銘指出,七十

年代因為石油危機及股災,香港出現大規模失業,許多人轉做小販,而貨源則來自工廠的「老鼠貨」,即偷出來賣的工業製品,像衣服、鞋屐

到膠花等家居用品等,幾乎是形形式式的貨物都有得賣。

1976年製作的《柳暗花明》,劇中一對居於徒置區的新婚夫婦,因為失業,決定自己做一架木頭車當小販去,自食其力捱過暫時性的艱難時期

,相信將來市道好轉就能找到工作,回到正常生活。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指出,小販問題對殖民政府來說是個很矛盾的管治問題,政

府不希望為市民搞福利保障,但同時小販的存在對正規商人做成不公平現象,故設立合法小販管理區,以便解決暫時性的失業問題,同時各界

亦互惠。





【第二十五集 :《一生一次》《借》】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2142130_h.mp4

1975年製作的《一生一次》,透過德叔(良鳴飾演)出痲疹,講述上一代人對出痲疹的錯誤觀念,勸籲市民應及早注射痲疹針,才能避免問題

及病痛。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馬傑偉指出,五、六十年代大批難民由內地來港,當時未有完善的醫療系統,自然會依賴民間智慧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表示,透過不同年代的防疫針種類,可看出香港醫療系統的進步。

1975年製作的《借》,講述一名爛賭、應酬多的經紀,問老實的朋友借去一點一滴儲來的老婆本,其後失蹤逃債,朋友多番調查得知其下落,

才能把債項追回來。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馬傑偉指出,七十年代社會未有完善系統,自然會向身邊朋友及親戚借錢,並透過道德

語言令對方還錢。隨着社會發展,一些不能回應生活的道德語言如「有借有還上等人」亦會被慢慢淘汰。





【第二十六集 :《四重彩的故事》《黃潮》】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2172130_h.mp4

1975年製作的《四重彩的故事》,講述居於徒置區的一戶人家,幸運中了一次四重彩,自此孩子們荒廢學業,長時間鑽研馬經,父母更打算借

錢,押下大注望再中一次四重彩,幸最終未有實行,否則血本無歸。

1975年製作的《黃潮》,描寫市面上充斥黃色刊物,青少年有大量機會接觸,對性產生好奇和幻想,容易產生歪念,引起社會各界關注。香港

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表示,隨着戰後嬰兒潮成長,七十年代有大量血氣方剛的青年人,黃色刊物自然有很大需求,當時政府未有監管,報

攤自會把銷量佳的黃色刊物置於當眼位置,形成未成年者很容易接觸色情資訊的獨特現象。



【第二十七集 :《小丈夫》《小寶》】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2182130_h.mp4

1975年製作的《小丈夫》,描寫三個居於徒置區的男孩,覺得自己能自立,逐離家出走,尋找工作及租住套房,最終因為搵工失敗,又花光了

身上金錢,餓極回到自己的家。文化研究員彭志銘指出,七十年代未有對兒童的保障條例,不少兒童很早就到工廠當童工,並照顧弟妹,故獨

立能力較早,與社會的接觸亦較今天的兒童緊密。

1975年製作的《小寶》,小寶是一名居於兒童院內的孩子,最初反叛佻皮,後來經初到兒童院工作的姑娘(李影飾演)慢慢感動,變得乖巧可

人,可惜兒童院規定,指定時間後工作者將調到另一間兒童院,兩人將面對分離;兒童院另一兒童的母親,因為自身理由未能照顧初生寶寶,

卻又不捨得,經常偷偷潛入兒童院探望寶寶。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指出,劇集的視點不清晰,可能是以三者的故事湊合出一幅拼圖

,但越看下去越覺有趣,這就是七十年代,當電視文化未成型,未有既定模式前的自由創作和試驗,是七十年代美麗的地方。

演員:陳寶祥 李影





【第二十八集 :《深淵》《下雨天》】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2192130_h.mp4

1975年由羅孔忠導演製作的《深淵》,講述一名居於徒置區的少年(吳孟達飾演)誤入歧途,在一次打劫中傷人被捕,出獄後決心改過自身,

卻難避黑社會的滋擾和控制,少年堅決不再犯事,並在一次路過目擊黑幫搶劫的過程中出手阻止,最終被黑幫刺死。文化研究者彭志銘表示,

這種打劫行為於七十年代常見,主要是「飛仔」所為,而「飛仔」一詞的由來,與他們的髮型有關。

另外,1975年由張敏儀導演製作的《下雨天》,描寫徒置區內居民,在大雨下無法外出,留在家中與鄰居一起娛樂消磨時間,此時出現了一位

神秘的外來人,引起街坊之間的猜測,後來發現他居於山邊木屋區,下雨天只好到親戚位於橫頭磡的家來避災,可惜他的木屋最終被雨水沖下

的大石壓毀。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指出,七十年代仍有大量木屋區在山邊非法搭建,後來因為地鐵的發展才慢慢被清除。

演員:吳孟達



【第二十九集 :《遠水近火》《見死不救》】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2202130_h.mp4

1975年製作的《遠水近火》,講述一名坪洲居民(江毅飾演)初為人父,本來充滿喜悅,兒子卻忽然患病高燒,島上註冊醫生不足,非英聯邦

醫生愛莫能助,最終兒子等候良久才被送到市區醫院,悲劇收場。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表示,五、六十年代大批移民從內地來港,當

中不乏具醫學知識的專業人士,加上社會上出現醫生短缺問題,不少人就以「世醫」、「國醫」之名執業。

1975年製作的《見死不救》,描寫一名非英聯邦醫生(張瑛飾演),因為非法執業期間被捕,其後即使眼見鄰居吞食殺蟲水自殺,狀甚痛苦,

他不能施以援手,卻又明白不能錯過急救的時機,面對兩難局面矛盾非常。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表示,非英聯邦醫生應否執業的問

題,於當年的確是引起很大討論,獅子山下能將這個複雜的問題,簡化為二十多分鐘的劇集讓觀眾理解,深入淺出。

演員:江毅 張瑛




【第三十集 :《新鄰居》《他的下半生》】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2212130_h.mp4

1975年由張敏儀導演製作的《新鄰居》,故事講述定天(曾江飾演)一家三口搬離橫頭磡村,遷到居住條件較佳的愛民村。不久新鄰居(葉觀

楫飾演)遷進定天一家的舊居,成為德叔一家的鄰居。德叔與大聲葉,兩人一文一武,最初經常鬧咀,互不相讓,後來識英雄重英雄,成為嬉

笑怒罵的好鄰里。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馬傑偉分析,故事安排加入新的角色,讓往後劇集的內容及拍攝手法更多元化,而這個劇

情的發展亦乎合當年社會慢慢中產化,開始出現搬屋潮的發展。

而1975年由盧自強導演製作的《他的下半生》,由當年初出道的周潤發及吳孟達,飾演剛從戒毒所成功戒毒回歸社會的少年,兩人前途殊異,

吳孟達積極改過自身,周潤發則重投毒網,最終泥足深陷,摧毀了自己的下半生。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指出,周潤發及吳孟達等人

,當年剛從無線藝員訓練班畢業,展現一套新時代演繹方式,一改上一代流行文化人話劇式演出,開創香港流行文化的新一頁。

演員:葉觀楫 周潤發 吳孟達








【第三十一集 :《食為天》《漁家》】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2242130_h.mp4

1975年由羅孔忠導演製作的《食為天》,講述七十年代中環打工仔中午外出用膳所面對的種種問題,酒樓收費高而且「一席難求」;提供包伙

食的食物工場大多非法,衛生問題成疑,亦為附近民居帶來污染及安全問題;透過徐小明飾演的上班族角色,寫盡當年打工仔的心聲。

至於1975年由羅孔忠導演製作的《漁家》,由石堅及郭鋒飾演漁民家庭的兩父子,父親希望兒子可繼續在漁船上幫忙,兒子卻希望能在岸上覓

到一份較穩定的工作,最終因為學歷問題難覓生計,決定回到漁船上與父親一起出海捕魚。郭鋒在訪問中表示,石堅是很好的前輩,跟他扮演

「奸人堅」的形象完全相反。

演員:徐小明 石堅 郭鋒





【第三十二集 :《懸崖》《目標》】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2252130_h.mp4

1975年製作的《懸崖》和《目標》,分別由張敏儀及盧自強執導,反映七十年代年青人兩種不同的心情。《懸崖》由覃恩美、鄭婉琴和徐小明

主演,講述徐小明飾演的姑爺仔,引誘中學少女(鄭婉琴飾演)從事不正當職業,最終少女向老師舉報脫險。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

授馬傑偉指出,《獅子山下》探討不同的社會問題,而本集就當年少女誤入歧途的陷阱作出回應。

《目標》則談論年青人的理想,由周潤發飾演文藝青年,人生目標不為賺錢,為實現夢想開書店,初期周轉不靈,幸得朋友幫助渡過難關。香

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指出,劇中一幕書店割價賣書,雜誌架上放着《廣角鏡》、《七十年代》和《實用無線電》三本雜誌,分別是七

十年代關心中國政局的文藝青年所好,以及當年青少年最流行的用具書,同樣被放在書架上賤賣,讓人感慨良多。

演員:覃恩美 徐小明 周潤發




【第三十三集 :《心債》《虎口》】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2262130_h.mp4

《心債》和《虎口》是有關道路安全的上下集故事,於1975年由羅孔忠導演製作,上集《心債》講述郭鋒飾演的電單車騎士,最愛與電單車隊

一起颷車,結果把自己心愛的契仔撞傷,內疚萬分。他在下集《虎口》中,變得遵從交通規則,而袁報華飾演的經紀則時常因為趕時間而亂過

馬路,自覺走路無數不會出問題,最終闖出禍來。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表示,有一些恆常的社會問題,政府必須教育大眾,如交通安全及清潔運動等,這些看來是少問題的題材,卻

是城市化過程中重要一環。在社會學的角度,城市化不單是硬件上的進化,同時最重要是人的思想行為,能達到都市文明的程度,重看獅子山

下,就能看到人文價值的建立過程。

演員:郭峰 袁報華




【第三十四集 :《十年後》《誰了解他》】

《十年後》和《誰了解他》,1975年分別由張敏儀和羅孔忠導演製作,前者《十年後》由李添勝飾演地盤工人,對自己有份參與香港重要基建

感到驕傲,努力工作寄望供養兒子,將來成為工程師,卻在一次工傷事故受傷,無法工作。《誰了解他》則由敬海林飾演駐校輔導員,留意到

吳元俊飾演的中學生無心向學,遂多番輔導及關心他,並為他化解與家人之間的誤會。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表示,七十年代有關工業安全的條例只處於起步階段,《十年後》點出建造業需在更穩健的基礎下再發展下去

,否則面前的難關未過,無法展望將來。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指出,社工在七十年代是一個很新的概念,像有關社工的經典劇集《北

斗星》,當年就引起很大迴響,故呂大樂相信《誰了解他》就是一套向觀眾介紹駐校社工的工作和角色的劇集。


演員:李添勝



【第三十五集 :《年夜飯》《電梯驚魂》】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2282130_h.mp4

1976年的《年夜飯》和《電梯驚魂》,由盧自強導演製作,《年夜飯》講述德叔一家過新年,吃團年飯、行花市、還有醒獅表演,本來氣氛熱

鬧,鄰居(郝履仁飾演)卻因子女都移民海外,節日更顯孤獨,德叔看在眼內,不禁格外珍惜同甘共苦的老伴。《電梯驚魂》講述定天(曾江

飾演)的同事在劫案中被殺,他的太太(蘇杏璇飾演)向定天一家借錢殮葬,回程途中在電梯遇上劫匪(黃允財飾演),此時竟突然困電梯,

二人被困在密室,劫匪終道出自己成賊之路的身不由己。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相信,隨着戰後嬰兒潮成長,七十年代開始出現有關老人問題的憂慮;另,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馬

傑偉表示,《電梯驚魂》劇本有小小說特式,充滿電影感。

演員:蘇杏璇




【第三十六集 :《家寶》《子孫滿堂》】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032130_h.mp4

1976年的《家寶》,由羅孔忠導演製作。鄭子敦飾演的孤獨老人,被兒媳嫌棄,獨居生活孤苦乏味,終日留連公園,此時遇上來自單親家庭的

三姐弟,老少之間互相依偎,笑聲重現生活之中。老人後來發現,養育孩子們的母親(黃莎莉飾演),正是曾經在巷子兜搭他的按摩女郎,兩

人此刻心照不宣,生活上的難言之隱都得到體諒。

1976年的《子孫滿堂》,由盧自強導演製作,講述當年政府就公屋的新政策,規定已婚子女必須遷出,徒置區內眾說紛紜,有人擔心租金昂貴

,但能改善居住環境,有誰不想?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指出,公型房屋政策由最初的「一瓦遮頭」到十年建屋計劃,七十年代無疑是

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第三十七集 :《污點》《垃圾》】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042130_h.mp4

清潔香港曾是本地一個重要的運動,1975年由羅孔忠製作的《污點》和1976年由盧自強製作的《垃圾》,故事都是圍繞香港的清潔問題。《污

點》講述小學生(陳寶祥飾演)的家人亂抛垃圾,導致小學生被同學笑是垃圾蟲。後來一大班同學一起參加清潔沙灘活動,期間發現有「垃圾

蟲」(葉觀楫飾演),眾人立即拿着掃把追打他。


《垃圾》由盧海鵬飾演清道夫 ,見盡香港人亂丟垃圾的醜態,他與友人(潘志文飾演)聊天訴苦,發現一些自私的人,自己的地方打掃得乾淨

企理,在公眾的地方卻亂丟垃圾,最終還是要受到懲罰才知錯。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指出,清潔香港是殖民政府罕有的全民動員運動,而關心社會的概念亦是由七十年代開始崛起,如捐血和百萬行

等活動,都是香港人日漸形成歸屬感而對社會作出關懷的表現和行動。


演員:盧海鵬




【第三十八集 :《何仔》《烈焰》】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052130_h.mp4

1976 年由羅孔忠導演製作的《何仔》和《烈焰》,講述兩種職業兩個老實人。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馬傑偉說,後七十年代香港經

濟起飛,物質開始豐盛,推銷員的角色變得具競爭力。《何仔》內的老實推銷員何仔(阮令濤飾演),眼看身邊同行走精面換來物質生活,開

始懷疑自己的老實為何,思前想後還是決定幫助有需要的士多老闆,獲得他女兒的歡心。

至於《烈焰》中,堅決不貪污的消防員(郭鋒飾演),游說同事交還賄款給受害人,希望改變大眾對消防員貪污的形象,最終在一次火災救援

中殉職。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指出,此集當年推出時,廉政公署已經成立兩年,證明打擊貪污是漫長的路,並非一刀切可處理的問題

,特別在六七十年代人求事的社會裹,方方面面「給茶錢」的習慣。

演員:郭鋒




【第三十九集:《賭》《大黒鼠》】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062130_h.mp4

1976 年由盧自強導演製作的《賭》,講述林友榮飾演的上班族,每月出糧定必到馬場豪賭,無論輸贏,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他,都只能一直瞞

著家人,終於還是東窗事發,把薪水全輸光光,要家人各接散工幫補家計,日子總算捱得過,唯弟妹們從此不再尊敬這個大哥。

同年由羅孔忠導演製作的《大黑鼠》,則講述一位向佛的婆婆(黎雯飾演),因信仰不殺生,甚至可憐老鼠,給它們餵食剩下的飯餸,最終老

鼠沒有報恩,反而把她的寶貝孫子咬傷,她才猛然醒覺,鼠患的可怕。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指出,英軍軍營在18世紀受鼠患所困方

寸大亂,故一直視此為頭痛的問題,直至七十年代老鼠出沒依然是基本的民生問題,而同一時間其他獅子山下劇集,卻開始探討十年建屋計劃

和九年免費教育等新時代的大規模發展,證明七十年代是舊社會走進新時代之間,過渡的橋樑。



【第四十集:《失明人》《傻人日記》】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072130_h.mp4

1976年由羅孔忠導演製作的《失明人》,首次於獅子山下劇集講述視障人士(宋豪輝飾演)如何透過輔導會的課程,學會煮食及打理起居,甚

至獲得接線生的工作,重拾踏足社會的能力和自信。文化研究員彭志銘指出,輔導會未成立以前,盲人的出路極少,主要是唱南音和卜占。訪

問同時會播出七十年代政府就不同傷健人士提供支援的宣傳片,了解當年照顧不同傷健人士的政策。

而1976年由盧自強導演製作的《傻人日記》,講述一名不斷四出尋找清靜地方的傻子(江毅飾演),從九龍城舊機場走到九龍塘公園,然後不

斷聽從路人的建議從女人街、和合石場墳場、跑馬地馬場旁豪宅一路走到山頂,最終憶起因股票投資失利而變傻的過去,被送到青山醫院,一

個可能是香港最清靜的地方。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認為此集談論噪音問題具前瞻性,而七十人代最重要影響噪音問題的發明,是音響

的大喇叭,從此無論家中室外,都可以發出巨響,成為噪音的來源。

演員:宋豪輝 江毅



【第四十一集 :《葡萄糖》、《莫欺水》】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102130_h.mp4

1976年由羅孔忠製作的《葡萄糖》及《莫欺水》,演繹兩種不同風格的獅子山下。《葡萄糖 》由王偉主演的緝私隊隊長,具敏銳的推理能力,

對其中一單葡萄糖入口的交易產生懷疑,追查期間多番讓疑人早一步逃脫,最終憑他機智的計謀直搗毒販位於新界豬欄的藏毒處,人贓並獲。

《莫欺水》由周潤發及宋豪輝飾演沙灘救生員,後者在一次懷疑失職中,差點導致小孩遇溺喪生,受盡各方壓力及指責,幸最終水落石出,重

返救生崗位。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指出,《葡萄糖 》偵探片式拍攝,屬獅子山下風格轉變的過渡期。台灣崑山科技大學史文鴻教授表示,獅子山

下受英國早期寫實劇錄片風格影響,着重實情拍攝,演員非大明星以帶出故事真實感,特別如《莫欺水》,題材以社會小人物出發,講述容易

被忽略的一群所面對的處境。

演員:王偉 周潤發 宋豪輝




【第四十二集 :《惡夢》(上)(下)】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112130_h.mp4

1976年由羅孔忠導演製作的《惡夢》,分為上、下集共四十多分鐘的長篇故事,講述覃恩美飾演的在學少女阿美,本為父母的掌上明珠,一次

獨自乘搭電梯期間遇上色狼,被強姦成孕,唯法律不容許墮胎,父母意外得知事件後痛心疾首,不知何去何從之際,女兒私自冒着生命危險,

往找黑市醫生墮貽。女兒平安回家,父母盡力愛護讓她過回正常生活,唯女兒自此惡夢纏身,甚至無法與男性交朋友。好友則常(張美璉飾演

)帶她一起與男生約會,以及去跳舞,後來好友在避孕丸失效的情況下懷孕,阿美借她錢去找黑市醫生墮貽,不久阿美收到醫院打來的電話,

驚悉好友的命運跟自己不同。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表示,看畢《惡夢》心情帶點難堪,因為六、七十年代西方國家對女性運動高舉旗幟,但《惡夢》並沒有相關

的討論,對香港女性地位的描寫顯得無力和落伍。

演員:覃恩美 張美璉





【第四十三集:《法紀》、《新風》】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122130_h.mp4

《法紀》及《新風》,於1976年由羅孔忠導演製作。吳孟達在《法紀》中飾演犯人,他在相似為命的弟弟生病時,在藥房偷藥被捕,及後一直

不願服從監獄的法紀,直至弟弟被車撞倒,私家車逃去無蹤,他才醒覺法紀的重要。《新風》講述私人樓內的互助精神,盧海鵬及蘇杏璇飾演

的夫婦,遷進私人樓後積極與鄰居推行大掃除和屋苑旅行等活動,並在鄰里間設定求救暗號,在一次打劫事件中成功智擒賊人。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指出,七十年代執行法紀有相當難度,主要是如何令市民信服及認識法紀。至於推行互助委員會,是殖民政府一

項處境尷尬的政策,一方面需透過它接觸基層,另一方面又怕委員會太有代表性會在政治上挑戰政府,但不能否認七十年代很多很基本的生活

問題依然存在,如清潔、治安及制水等,互委會在處理這些問題上的角色十分重要。

演員:吳孟達 盧海鵬 蘇杏璇




【第四十四集 :《毒酒》、《母親》】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132130_h.mp4

《毒酒 》及《母親》,於1976年由盧自強導演製作。《毒酒 》故事取材自七十年代經常發生的假酒事件,不良商人以甲醇製成毒酒,以較低

價錢吸引士多入貨,劇中飾演士多老闆的張瑛,就為貪小便宜把毒酒賣給鄰里,被告上法庭。《母親》講述周潤發飾演的劫匪,與同伴打劫期

間失手被捕,被扣上手扣的他趁亂逃走,回家後嘗盡方法仍無法將手扣鋸開,慈母回來發現後,兩人合力卻不能要領,最後慈母游說兒子自首

,希望他將來能再次抬起頭做人。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馬傑偉指出,今天香港的食物安全信心得來不易,全靠政策、法律和傳媒等多方面的配合。台灣崑山科技大

學史文鴻教授表示,七十年代剛出現超級市場,士多開始面對競爭壓力。

演員:周潤發





【第四十五集:《農村》、《幫幫忙》】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142130_h.mp4


1976年的《農村》和《幫幫忙》,分別是盧自強及黃森導演作品,《農村》講述老人年少越洋到英國華人餐館打工,年老衣錦還鄉,回到新界

圍村,卻發現人事全非,廢置的破房子處處,年輕一代都往外闖了。老人本着一家團聚的心意回家,此時,女婿卻決定與同村兄弟到英國闖一

番,同一樣的經歷,在世代間不斷重演。《幫幫忙》是一老一嫩的故事,一個被父親遺棄的街童,一個獨居木屋的老人,在一次捕捉流浪狗的

事件中相遇。兩人惺惺相惜,點亮對方生命中的餘光。故事透過在屠宰場工作的老人眼睛,看牛被送宰,看血把白瓷磚染紅,然後老人用雙手

又把它擦白,無需對話,對生命的探究盡在不言之中。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指出,七十年代因為新界的條件較市區艱難,不少圍村人選擇越洋到英國打拼,故較小的圍村就容易出現空村情

況;對於《幫幫忙》的拍攝手法,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教授馬傑偉表示十分難忘,無聲地表現出對社會邊緣一群的關懷。






【第四十六集:《赤柱生涯之紀律》、《赤柱生涯之罪人》】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172130_h.mp4

1976年製作的《赤柱生涯》,導演盧自強作品,分為上集《紀律》及下集《罪人》,從感化官的心理,到不同犯人的故事都有探討。上集主要

講述金興賢飾演的感化官,抱着一腔熱誠,認為應該要從犯人的感受出發,以感化改造他們,而非以嚴苛的法紀懲處。下集由金興賢飾演的感

化官,向友人道出4個囚犯的故事:有人故意鬧事,被困「水飯房」才在空洞的密室中,回想起自己昔日迫良為娼的奸險;快要出獄的老犯人,

因昔日鬧事而加刑兩個月,此時才感渡日如年;還有死犯上訴不得領,面對死亡發出失常的哀嗚;還有監獄的常客,第四十多次入獄,揚言出

獄後找不到工作,還是會偷。

台灣崑山科技大學史文鴻教授表示,長達四十多分鐘的故事,卻絲毫沒有教化的過程,似乎是導演刻意留給社會思考的問題,這個沒有教化只

有懲處的監獄。

演員:金興賢




【第四十七集:《兩兄弟》、《喬遷》】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182130_h.mp4

1976年的《兩兄弟》和《喬遷》,分別是黃森及盧自強導演的作品,盡看七十年代行船和徙置區生活。《兩兄弟》講述行船的弟弟(金興賢飾

演)回家,發現哥哥(邵善發飾演)是癮君子,兩兄弟雖不常見,卻感情深厚,弟弟看着哥哥多番嘗試戒毒無果,決定帶他一起行船,助他遠

離岸上的誘惑。《喬遷》描寫徙置區生活的多處問題:上廁所怕「飛仔」偷看、共用廁所內你刷牙我在旁倒尿壺、斗室內想換件衫都難...但也

有人做慣乞兒懶做官,不願搬到較好的新公屋;德叔(良鳴飾演)這位老街坊,帶你走遍徙置區的每個角落,看盡七十年代香港低下層對居住

的複雜心情。

台灣崑山科技大學史文鴻教授表示,行船是七十年代盛行職業,雖行船家庭聚在一起的機會不多,卻反而珍惜每次見面的時刻,感覺特別親。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則就七十年代的徙置區作出分析,從開始老化的徙置區到十年建屋計劃生活環境的改善,七十年代是公屋揭開新

一頁的重要時代。

演員:金興賢 邵善發






【第四十八集:《鎗》、《籠》】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192130_h.mp4

1977年製作的《鎗》和《籠》,都是導演羅孔忠的作品。《鎗》一集中,刻意描寫手鎗為警察的權力象徵,石修飾演的好警察,經常勸喻同僚

不可濫用警察的權力,也不能隨便展示自己的手鎗。終於,在一次追捕犯人的過程中,石修被刀刺傷,危急存亡之際,他舉起了手鎗。《籠》

講述居於徒置區的少女(黃杏秀飾演),視擠迫的家為籠,常與母親(余慕蓮飾演)爭吵,終離家賣身,被送進女子監獄期間發現懷孕,快將

刑滿出獄之際,男方卻在此時被判監十年,苦無依偎之際,母親和表哥伸出溫暖的手,重新接納她。

演員余慕蓮接受訪問,笑說當年獅子山下導演黃華麒指她不修邊幅,就像徒置區的太太們,就常請她演。靠着當年「五台蓮」的精神,有殺錯

無放過,今天她總算搏來一間房子安居,已是心滿意足,這拼搏精神也就是她的師子山下精神。

台灣崑山科技大學史文鴻教授指出,七十年代警隊形象因貪污問題欠佳,及後廉署成立和警察薪酬大幅提升,直接改善警隊貪污問題,但直至

1977年尾,警廉衝突後港督頒布局部特赦令後,警隊才能修正士氣,正式建立新形象。

演員:石修 黃杏秀 余慕蓮







【第四十九集:張敏儀細說獅子山下‧《投訴》】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202130_h.mp4

從《日出日落》、《球星夢》,到《元洲仔之歌》、《野孩子》及《橋》,張敏儀與觀眾分享自己作為《獅子山下》監製期間的首四年,節目

風格的轉變、年輕新導演如方育平、單慧珠及許鞍華等加入,如何為《獅子山下》注入創作新思維;片頭音樂亦隨之由步步高,轉變為今天家

傳戶曉的《獅子山下》。一路走來,張敏儀與觀眾分享她心目中的獅子山下精神。

重溫1977年由羅孔忠及敬海林導演製作的《投訴》,由繆騫人飾演中學老師,教導學生認識權利與責任,而在一次學生投訴小賣部飲料有螞蟻

的事件中,學生提出開除該老闆,老師勸諭學生先了解背後原因,最終發現老闆的太太因病入院,眾人遂合力為小賣部進行清潔化解問題。香

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指出,七十年代中期,香港人逐漸意識到自己不是過客,因而示威請願爭取權利的社會現象開始普及。

嘉賓主持:張敏儀

演員:繆騫人




【第五十集:《五子衰》】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212130_h.mp4

1977年由羅孔忠導演製作的《五子衰》,分為上、下集,講述一名在徒置區開麵檔的老父(張瑛飾演),喪偶後獨力撫養四子一女,子女卻相

繼加入黑社會而離開家庭:長子與次子在幫派打鬥中被捕、三子每天跟不同女生胡混、四女本來在工廠打工,誤交姑爺仔後賣身為娼;老父把

唯一寄望放於在學的幼子,沒想到他也在校內結織並成為了黑道中人,後來還在桌球室被斬死。原本溫馨的七口之家,只剩下老父一人,感慨

餘生。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馬傑偉指出,七十年代社會體制未健全,警隊亦未見成績,因此衍生空間讓黑社會在處理日常生活的問題上

擴張勢力。台灣崑山科技大學史文鴻教授則表示,父母偏心,重點栽培一兩個孩子是七十年代常見現象,源於昔日的社會結構。

演員:張瑛 




【第五十一集:《男子漢》、《讀書難》】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242130_h.mp4

1977年由羅孔忠導演製作的《男子漢》,講述剛從學堂畢業的年青警察(林嘉華飾演),在經常被指「好仔唔當差」的社會風氣下,如何將學

堂學到的知識應用在實際環境上,捉拿狂徒。同為77年的作品《讀書難》,由盧自強執導,講述中學生面對會考的壓力,排大隊到自修室爭位

、徹夜不眠溫習,寫盡香港學生面對「一試定生死」的緊張情緒。

演員林嘉華說《男子漢》是他首個演出的作品,《獅子山下》開展了他在娛樂圈的路。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說,有學者分析香港的

排隊文化源於 70年代本地第一間麥當奴的開張,但吳教授認為排隊文化是源於石硤尾大火及制水等社會事故後,市民排隊領取物資逐漸而訓練

出來。

演員:林嘉華




【第五十二集:《想當年》、《第一次》】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252130_h.mp4

1977年由羅孔忠導演製作的《想當年》及《第一次》,前者講述愛懷緬的德叔(良鳴飾演),與家人一同去澳門奠祖,看到故人舊事,領悟到

當年的落後,對比今天的發展和生活改善,是時候放下想當年的情懷,展望將來。《第一次》描寫丈夫(盧大偉飾演)在太太懷孕期間不甘寂

寞,第一次嫖娼,事後卻終日疑神疑鬼,怕被熟人看到,又擔心患上性病,最後原來虛驚一場,他開心得在街上跳舞之際,卻在太太面前說漏

了口。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馬傑偉說,香港的懷舊潮有三波,97前的第一波源於政治因素,第二波為97後對保育皇后和天星碼頭的運動

,而近年的潮舊潮則是第三波,希望以過去的盛世肯定香港。台灣崑山科技大學史文鴻教授指,隨着《獅子山下》的題材變得更加寫實,片頭

的歌曲亦隨之改用羅文主唱的《獅子山下》音樂和換上寫實的黑白新聞相片。

演員:盧大偉




【第五十三集:《毒》、《防》】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262130_h.mp4


 1977年由羅孔忠導演製作的《毒》及《防》,反映社會逐漸步入中產化狀況下的兩種現象。《毒》講述熱愛音樂的中學女生(文雪兒飾演)發

現被父母(劉丹飾演父親)暗地裹利用運毒後,為了錢一家人竟同流合污,搬大屋又買來心儀的鋼琴,此時卻發現好友父親因欠下毒債被斬至

重傷、父母又因販毒被捕,一夜間前路茫茫。《防》講述私人樓宇內,租客之間的防範之心。新婚夫婦(熊良碩飾演丈夫)租用一房,男的對

鄰房新租客(黃允財飾演)常存介心,他亦自私自理,不愛助人,終在一次廚房失火中,獨自爬窗逃生時跌傷。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形容七十年代的香港,規範尚未完善之下,有如上海灘,搵食各出奇謀。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馬傑

偉指出,城市化是個人化的過程,讓人可獨立生活,學會冷漠。

演員:文雪兒 劉丹 黃允財





【第五十四集:《押》、《第二個》】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272130_h.mp4

1977年由黃森導演製作的《押》,透過一間當舖描寫人生百態;偷他人金筆的小偷(阮兆輝飾演)當來金錢,碰上窮途落泊的老教授(郝履仁

飾演),小偷交出他的同情心;病重的老教授把僅餘的古玩典當,古玩卻已無人欣賞。《第二個》是羅孔忠導演1977年的作品,透過避孕丸講

述兩種七十年代對性及生育的新看法。為人丈夫的(盧大偉飾演)參加家計會男性避孕丸試驗計劃;太太的妹妹,從外國留學回來,認為自己

應有對性態度的選擇權,避孕丸是保障自已的方式。

演員阮兆輝說,當年當舖什麼都可以當,生活刻苦,但大家捱得金睛火眼依然沒有怨言。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說,七十年代西方國

家積極討論性解放,而當年《獅子山下》勇於將這類問題在節目裏討論,是十分前衛做法,可能與《獅子山下》製作人們身為自由主義者有關



演員:阮兆輝 盧大偉





【第五十五集:《海灘的故事》《白菊花》】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282130_h.mp4

1977年由單慧珠導演製作的《海灘的故事》,以許多唯美的電影手法,講述沙灘救生員(周潤發飾演)迷上經常到沙灘享受日光浴的美女(吳

正元飾演),兩人從沒對話,這段遠距離的愛慕之情,直至她在一次溺水中結束,從此沙灘上只剩下一頂白帽子。《白菊花》講述單親家庭的

小女孩(鄭嫦清飾演),因父親(夏雨飾演)忙於工作令她常感寂寞,獨自到香港公園賞花,遇到偷花的小男孩,男孩改為開車門掙錢,買花

給女孩,兩人成為了朋友不再孤獨。

台灣崑山科技大學史文鴻教授指出,《海灘的故事》及《白菊花》運用許多新浪潮手法,《獅子山下》在這時期有不少突破,已從過去注重實

況及教化作用,轉變為着重構圖及節奏的電影感作品。

演員:周潤發 吳正元 夏雨 鄭嫦清





【第五十六集:方育平系列導讀‧《野孩子》】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3312130_h.mp4

重溫方育平導演早期獅子山下創作,由1977年經典作品《野孩子》開始。打山頭的小孩,拿着鐵罐向前來墳場拜祭的人討零錢。男孩阿凱(汪

偉飾)暫住外婆在墳場邊的木屋,就徘徊在墓碑與鮮花、鐵罐與靈車、大龜與細龜、日與夜、笑與淚之間,用孩童的眼睛看生與死。

三位嘉賓主持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舒琪、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吳俊雄教授及有份參與獅子山下製作的張堅庭導演,分析《野孩子》當

年播出的震撼力、背後所下的功夫以及對小演員的耐性等,如何成就出這一經典。






【第五十七集:《路難行》、《臨記》】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4012130_h.mp4

方育平導演1976年製作的《路難行》及《臨記》,前者講述來自鄉下的老婆婆(陳立品飾),來港照顧臨盆的家嫂,到埗的一刻,就遇上不懂

過馬路的問題,自此不敢出門。《路難行》由司機和行人的不同想法,道出七十年代道路安全問題。

《臨記》講述一名熱衷做電影臨時演員的父親,扮死屍、吸血鬼、士兵樣樣皆精,卻常被兒媳嫌棄。後來,在一次準備拍攝「1 take 過」山邊

爆破戲期間,另一名不識時務的臨記,錯手按下爆破炸藥,把導演活生生激死,道出小角色同樣關鍵的大意義。

《路難行》及《臨記》,充分表現方育平導演對社會小人物的關懷,由三位嘉賓主持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舒琪、香港大學社會學系

吳雄雄教授及有份參與獅子山下製作的張堅庭導演,作進一步分析。




【第五十八集:《足球》、《為了哥哥》】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4022130_h.mp4

1976年由方育平導演製作的《足球》,講述足球隊內一名個人主義的球員(郭鋒飾演),不滿教練安排,球賽中途爭執離隊,自此流離失所,

幸得隊長勸勉,明白團結力量的可貴,回歸球隊。

方導演另一製作《為了哥哥》,1978年出品,穿插真實與戲劇角色,講述一名傷健人士,為了給墮落的哥哥做個榜樣,成為輪椅運動員,激發

哥哥回到正軌,也吸引了劇中一班電視製作人拍攝他的故事。

三位嘉賓主持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舒琪、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及有份參與獅子山下製作的張堅庭導演,將半紀錄片與半戲劇的這

一特式,由來與好壞,作出討論並分析方育平的個性。

演員:郭鋒





【第五十九集:《電單車》、《元洲仔之歌》】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4032130_h.mp4


1977年由方育平導演製作的《電單車》,一個「女人型」哥哥,一個狂野不羈的弟弟,讓家無寧日; 一個晚晚戴好頭套準時入睡,一個夜夜戴

上頭盔瘋狂颷車; 父親給予兒子的溫暖,只懂無聲地投放在夜半醒來準備的被舖。同一屋簷下,三個男人,三種說不出的心情。

香港曾有幾個避風塘, 住滿水上人家,1977年作品《元洲仔之歌》,描寫大埔元洲仔艇戶的刻苦生活,當中對蜑家婦女(黃莎莉飾演)身受的

多重壓力着墨尤深,是方育平導演代表作之一。

《電單車》和《元洲仔之歌》,都是新浪潮風格突出的作品,三位嘉賓主持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舒琪、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及有

份參與獅子山下製作的張堅庭導演,由這些作品,探討香港電視史上新浪潮的開端。








【第六十集:《夜遊人》、《非禮呀》】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4042130_h.mp4

七十年代,香港的不夜天,在方育平導演1978年製作的《夜遊人》中呈現。突發記者(朱江飾演)與他的戰車,遇上等待母親下班的吧女兒子

(汪偉飾演),在霓虹燈箱下互相慰藉 ; 空洞的對講機,道出夜遊人的孤寂。

血氣方剛的小子(溫浩然飾演),在茶檔送外賣,戀上辦公室上班的大姐姐(高妙思飾演),每日送上一杯奶茶,一粒糖、多奶。捧着外賣盤

,穿梭一樓一、辦公室,小子從單戀到失戀、從出手傷人到被誣捏非禮, 1977年方育平導演的《非禮呀》,豈止是說一個徒置區小子成長的故

事。

三位嘉賓主持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舒琪、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及有份參與獅子山下製作的張堅庭導演,在討論中分析方育平導演

的仔細觀察,對探討人性題材的手到拿來。

演員:朱江 汪偉 高妙思




【第六十一集:《學師仔》、《解毒》】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4072130_h.mp4

車房裹幾個學師仔,工作粗勞,又經常捱更抵夜,卻無法學會正確的修車技術,年輕小伙子(嚴秋華飾演)遂提議眾人修讀政府提供的正規培

訓課程,終於各有出路。1976年由方育平導演製作的《學師仔》,重點介紹政府的學徒制度。

1978年製作的《解毒》,則講述一名決心戎毒的一家之主(曾楚林飾演),定期到美沙酮診所服藥,卻遭昔日的同道中人陷害,讓其妻(蘇杏

璇飾演),誤以為丈夫死性不改,心灰意冷下帶同兒女回到澳門。改邪歸正的路不易走,他選擇用堅定的決心,說服身邊人再次相信自己。

兩位嘉賓主持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舒琪,以及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吳俊雄,認為這時期的《獅子山下》,依然偶帶為政府宣傳的

任務,但方育平導演加入對小人物的描寫,令故事顯得立體有趣。

演員:嚴秋華 曾楚林 蘇杏璇



【第六十二集:《行》、《公園》】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4082130_h.mp4

1977年由方育平導演製作的《行》,講述一名外國回港的設計師(劉丹飾演),行徑孤獨神秘,辦公室一班年青職員決定以其吝嗇的性格開玩

笑,要他贊助眾人參加公益金百萬行。誰知玩笑鬧得太大,方知獨腳的他,背負着一段沉痛的過去。

同年製作的《公園》,講述公園門外賣糖葱餅的小販,夢想能闖一番天下,透過開太極班授課,還憑製作錄音教材,變成大富大貴。夢一直都

在,但早上醒來,還得回到被繁華大廈包圍的公園門外,繼續賣餅的生活。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吳俊雄認為,《行》是《獅子山下》風格過渡期的作品,而《公園》一集大量運用空鏡塑造一個環境的氣氛,是方育平

作品的其中一個特色。

演員:劉丹




【第六十三集:《老犂》(上、下)】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4092130_h.mp4

住在寮屋的單身漢(黃永標飾演),用畢生積蓄買來一位泰國新娘。兩人素未謀面,甚至無法用言語溝通。同一屋簷下,只有不斷產生的磨擦

和誤會,後來更發現泰國新娘懷着別人的胎兒來港。老漢怒火中燒,卻又怕她逃回泰國,1978年由方育平導演製作的《老犂》,選擇為七十年

代過埠新娘的現象寫下一個大團圓結局。

三位嘉賓主持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舒琪、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吳俊雄及有份參與獅子山下製作的張堅庭導演,在討論中分析方育

平導演對外來者及女性題材,表現出的細緻關懷。

演員:黃永標




【第六十四集:《夢的選擇》(上、中、下)】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4102130_h.mp4

七十年代,香港機遇處處,方育平導演於1978年製作《夢的選擇》,以三個短篇講述三段台灣女子來港尋夢的故事:一個酒廊歌手(林建明飾

演),希望終有一天唱出名望;一個逾期居留的美容師(焦姣飾演),無法信任同鄉人(鄭裕玲飾演),竟把她出賣;女詩人(白韻琴飾演)

在文藝圈子,遇上不同魅力的男子,譜出當年文藝生活的浪漫。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吳俊雄,對六、七十年代港台關係作補充導演,認為方育平以三個折子戲方式拍攝台灣女性在港的生活,因篇幅問題未

能說出令觀眾印象深刻的故事。

演員:林建明 焦姣 鄭裕玲 白韻琴





【第六十五集:《新生》】

http://archive1.rthk.hk/mp4/tv/2014/201404112130_h.mp4

「銅油酲始終都是裝銅油」,到底是釋囚不願更新,還是社會不予機會?1979年由方育平導演製作的《新生》,寫盡戒毒後釋囚(區樹湛飾演

)無家可歸、不被僱主信賴、受盡鄰居白眼的苦況。與其活得像過街老鼠,是否做個表面光鮮的毒品拆家來得更合情理?其實答案早在故事的

開端交待好了。

三位嘉賓主持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舒琪、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吳俊雄及有份參與獅子山下製作的張堅庭導演,在討論中分析香港

電視電影,如何從五、六十年代粵語片的文以載道,走到七十年代被夢工場式製作所取代,而《獅子山下》一班新浪潮導演,又如何重拾紀實

的描繪,對社會問題表現出細緻關懷。

演員:區樹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